当前位置: CNMO > 行业评测 > 互联网 > 正文

教你如何利用裂变红包获取10000+粉丝

作者:ta很美味哦哦
2021-03-09 13:37

诱饵裂变理论案例复盘一:裂变红包7天破10000+粉丝

从去年年底开始,我们在推广我们的真购物小程序的时候就发现,很多客户在微信这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上获取流量好难啊,成本好高啊,一度让老板们郁闷不已,没有流量必然没有销量。

元宵节、情人节做了2场活动,获得了4000的公众号粉丝

送电子书全自动无人管理的,也获取了200+的粉丝

针对微商群体实操了一把,也做到了个人号被动加了300+精准粉丝

针对女性群体,也做到了日加400精准的女粉,连续操作了5天,一个新号从0到了1000好友(第一天操作太猛了,被封禁了36小时)

慢慢的也找到了在社交平台上吸粉的一些规律,我总结下来叫:诱饵裂变理论

社交平台上的加人和删人,其实和我们平日里面的社交是一样的,你回想下你愿意去跟某个人接触,是不是因为他身上有一样东西吸引你,你才愿意去主动接近他,或者说是大部分情况是都是这样的。

那么,线下的这些场景放到线上去,也是一样的,你必须有一个让别人愿意主动接触你的,诱饵!!

所以,诱饵裂变理论总结下就是3个关键点:

1、吸引你的目标人群的诱饵

2、选择好目标人群集中的平台投放诱饵

3、嫁接一个裂变系统让诱饵裂变传播

怎么理解了,我们拿我们的元宵节的活动来做案例解释一下:

诱饵:红包

渠道:WX群、朋友圈

真购物小程序裂变红包功能:裂变红包系统

大家看图:

这是真购物裂变红包系统,我们用这个工具来策划了元宵节的活动,效果是非常明显的,我们先来看下这个数据图,活动期间,每天日增500+

诱饵的选择:

为什么选择红包这个诱饵了,因为我们这个号是新号,我们的品牌也是新品牌,想迅速的找到一批愿意尝试我们产品的人,要用户数量,先期不注重用户质量,我们也想找到各种用户对产品的反馈

所以,选择了红包这样的诱饵,红包对80%甚至更高的微信用户都是百发百中的一个诱饵,所以这个就可以迅速的起量。从结果来看效率还是可以的。

我们的用户基数比较小,就是我们的朋友圈和WX群如果微信公众号本身就是几千上万的用户的话,那裂变起来就更猛了。

我们身边的一个兄弟,就是一周直接从1000干到10000粉,速度非常快。

渠道的选择:

本地用户非常集中,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,我们以为红包吸引来的粉丝会比较泛,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都会有,但做下来之后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。

这就是我们将的诱饵裂变理论的第二个关键点,渠道。

因为红包的裂变是从我们的内部小圈层传播出去的,它的裂变也是一圈一圈的向外裂变的,那么我们的小圈层都是本地人,本地人的圈层也大多数都是本地人,那么,由此就得到了我们看到的数据情况,本地粉的数量占比比较大。

所以,在社交平台的传播策略,只要你控制好了传播的源头,在过程中持续关注和调整,基本上不会太差,只会有惊喜不会有失望的。

裂变的机制:

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,设置的好坏和结果关系非常大,我们先来看图

大家看红色海报上面的那句话

“此红包海报共包含9个红包,总金额0.29元,抓紧分享给你的朋友领取吧!”

“好友领取后你可增加1次抢红包的机会,你总共可以抢10次!!”

“赶紧把红包海报发给朋友!!”

第一句告诉你这海报是干啥的

第二句告诉你分享海报有什么好处

第三句再次刺激你赶紧行动!

所以,一般用户参与到这里了,基本都会按照引导语进行转发行为的,于是你的诱饵就通过你的用户向更多的用户裂变传播开了。

一、微信小程序裂变红包系统怎么玩?

商家可以在真购物微信小程序上设置裂变红包。成功获得红包后即可派发多个微信好友,终成功实现利用一个红包覆盖多个用户,打造全民抢红包劲爆风潮。

二、真购物小程序裂变红包功能,比传统促销有何优势?

传统促销活动,环节多,效率低。传统促销方式信息化落后,促销处于封闭状态,消费者画像信息搜集十分困难。况且存在着中间环节多(消费者跟导购兑奖-导购跟经销商兑奖-经销商跟厂家兑奖),这种方式太麻烦、效率低、体验差。

真购物小程序的裂变红包功能可以在原有的二维码促销模式上升级,玩起了裂变红包,引爆销量。

三、真购物小程序裂变红包,玩转O2O,引爆销量

创新性红包玩法——裂变红包。在线上利用真购物小程序的裂变红包功能,真正打通传统产业的线上线下壁垒,实现O2O双向同步发力,销量天天飙升。可以线下核销红包。

分享

加入收藏

网友评论 0条评论
用其他账号登录:
请稍后,数据加载中...
查看全部0条评论 >

Copyright © 2007 - 北京沃德斯玛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发邮件给我们
京ICP证-070681号 京ICP备090812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320号 京网文[2012]0132-048号